工件在機械加工中道工序用未加工的毛坯表面做定位基準,這咱定位表面稱為粗基準。
粗基準的選擇如下:
1. 如果必須首先保證閥門工件上加工表面與不加工表面之間的位置要求,應以不加工表面作為粗基準。如果在工件上有很多不需加工的表面,則應以其中與加工面的位置精度要求較高的表面作粗基準。
2. 如果必須首先保證工件某重要表面的余量均勻,應選擇該表面作粗基準。
3. 選作粗基準的表面,應平整,沒有澆、冒口或飛邊等缺陷,以便定位可靠。
4. 粗基準一般只能使用一次,特別是主要定位基準,以棉產生較大的位置誤差。
什么是精基準?精基準的選擇是怎樣的?
用工件的已加工表面做定位基準稱精基準。
精基準的選擇如下:
1. 用工序基準作為精基準,實現“基準重合”,以免產生基準不重合誤差。
2. 當工件以某一組精基準定位可以較方便的加工其他各表面時,應盡可能在多數工序中采用此組精基準定位,實現“基準統一”,以減少工裝設計制造費用、提高生產率、避免基準轉換誤差。
3. 當精加工或光整加工工序要求余量盡量小而均勻時,應選擇加工表面本身作為精基準,即遵循“自為基準”原則。該加工表面與其他表面間的位置精度要求由先行工序保證。
4. 為了獲得均勻的加工余量或較高的位置精度,可遵循互為基準、反復加工的原則。